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史上最强文明祖师> 第二十章 东晋最后的擎天巨柱(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东晋最后的擎天巨柱(中)(2 / 2)

若是寻常小女子,此刻轻者或许梨花带雨,埋怨自己命苦;重者可能就“发飙”,搅闹婚礼了。表妹不愧女中豪杰,她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指着表哥说:“我早就猜到是你这个老东西,果不其然!”他和多次为他偿还赌债,为他“赎身”的名士朋友辩论;说不过人家了,就奋臂攘袖,出言粗俗不堪;那位朋友拘于礼法,不便与他如市井无赖般对骂,只好面红耳赤地喃喃自语道:“此公出言不俗!”就是这样一个恐怕会让很多人避而远之的人,却成为东晋前期粉碎王敦、苏峻两次叛乱,稳定政局,保全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臣。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一个名叫温峤的人。

公元305年),年仅十七岁的温峤被任命为职掌监察百官的都官从事一职。他如初生牛犊一般,不畏权豪,上任后,就上奏弹劾名士庾敳搜刮民财。一时朝野震动。幸好庾敳还颇有“名士”风度,不仅没恼羞成怒,挟隙报复,反而赞赏他“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温峤因此而名声大噪。

公元310年,并州刺史刘琨升任平北大将军,在北方抵御匈奴、羯族。温峤作为刘琨的外甥,人才难得,被刘琨招致麾下效力。在与羯族石勒频频战争中,温峤虽协助刘琨,屡破强敌,但终因寡不敌众,匈奴族建立的汉国攻陷并州,温峤只好随刘琨,投奔鲜卑族出身的幽州刺史段匹磾。

公元317年,鉴于晋怀帝、晋愍帝相继被俘,晋朝中央政府已不复存在,西晋宗室司马睿虽在王导等南北门阀大族的拥戴下,盘踞建康一带,兵强马壮,但鉴于当时尚有数位宗室南渡,究竟谁有资格,承继皇位,司马睿心中并没底气;加之一些地方实力派还在观望,因此,司马睿暂时称王,以观舆论风向。

困守幽州、仰人鼻息的刘琨得知后,迅即派温峤南下,劝司马睿称帝,以明正统所在。以便集中人力、物力,大举北伐,改变刘琨等在北方困守孤城,苦撑待变的危急局面。

六月,温峤抵达建康。他在朝堂上慷慨陈辞,力劝司马睿称帝,承袭大晋国统。温峤滔滔不绝的辩才,深得司马睿赞赏。当时江南重臣、名士,如王导、庾亮等,也非常欣赏温峤的才能,竞相与他交往。

温峤见出使目的已基本达到,于是多次向司马睿请求,允准自己返回幽州,向刘琨复命。揽才心切的司马睿没有允准。

公元318年,司马睿正式称帝,重建晋朝。他任命温峤为散骑常侍,随从皇帝身边,以备顾问。温峤以留居北方的母亲去世为由,婉拒司马睿所授官职,请求北归,为母亲办理后事。东晋众公卿大臣共议,认为温峤不宜因私情而废国事。因此,温峤一直被滞留在江南,无法北归。

不久,刘琨被段匹磾冤杀的消息传到江南。温峤忿恨不已,奏请朝廷褒崇刘琨。但其时晋廷君臣正欲倚重段匹磾,抵抗石勒,因此,没有允准温峤的奏请。温峤后在太子司马绍手下任职,他极尽规谏之责,深得太子器重,与他结为布衣之交。

公元322年,大将军王敦以诛杀奸臣刘隗、刁协的名义,第一次起兵叛乱,进逼建康。深知王敦起兵,完全缘于晋元帝意图强化皇权,褫夺王氏权柄的温峤对晋元帝的心腹周顗说道:“大将军这么做,似乎不算过分。”不过,王敦攻入建康后,专擅朝政,纵兵掳掠,令众多门阀大族深怀不满。他们开始对王敦的一些为所欲为的举措,予以抵制。王敦因太子司马绍勇毅有谋,颇怀畏惧,因而欲以不孝罪名,废黜太子。因众朝臣抵制而未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