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20年,司空府故属卢谌、崔悦由北方辗转表奏晋廷,替刘琨诉冤。温峤趁机再次上表,请求昭雪刘琨。晋元帝遂追赠刘琨为侍中、太尉,并赐谥号。
公元322年,大将军王敦以诛杀刘隗、刁协的名义起兵,进逼建康。温峤对王敦尚抱有同情之心,曾对仆射周顗道:“大将军这么做似乎有一定原因,应当不算过分吧?”
王敦攻入建康后,欲以不孝之名废黜太子,以图取代晋室。温峤又挺身回护司马绍,挫败了王敦的阴谋。是年十一月,晋元帝忧愤病逝。太子司马绍即位,史称晋明帝,以温峤为侍中。
公元323年,温峤又改任中书令。他执掌诏命文翰,参预机密大谋,深得皇帝倚重。当时,王敦已还镇江州,遥控朝政,对此极为忌惮,遂请求以温峤为幕府左司马。温峤假意勤勉恭敬,为王敦出谋划策,又刻意结交其心腹钱凤,逐渐取得王敦的信任。
公元324年,丹阳尹出缺。温峤以丹阳尹守备京师为由,劝王敦越过朝廷亲自选择任职人选,并举荐钱凤。钱凤则推荐温峤。王敦遂以温峤为丹阳尹。温峤得以返回建康,将王敦的谋划与虚实尽数禀告给晋明帝,请朝廷作好应变准备。
同月,王敦得知温峤背叛,大为恼怒,于是以诛杀温峤等奸臣的名义再次起兵,并扬言要亲自拔掉温峤的舌头。晋明帝遂封温峤为中垒将军、持节、都督东安北部诸军事,抵抗王敦。七月,王敦军队到达秦淮河南岸,温峤认为军力不足,援军未到,命令烧毁朱雀桥以阻敌军。两军隔河对峙,温峤亲自率军渡河奇袭,大败王含,又命刘遐击败钱凤。
不久,王敦病亡。王敦之乱平定后,晋明帝下诏将王敦的党羽革职除名,僚属予以禁锢。温峤认为,对陆玩、刘胤、郭璞这样被迫跟从王敦的人应该宽宥,司马绍采纳了温峤的意见。同年十月,温峤封建宁县公,赏绢五千四百匹,进号前将军。
公元325年,晋明帝病逝,也就是东晋最后一位明君死了,太子司马衍即位。温峤作为丹阳尹,与太宰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一同受遗诏辅政。当时,成帝年幼,太后庾氏临朝称制。庾亮以中书令之职负责政事决策。
公元326年),温峤被任命为江州刺史、持节、都督、平南将军,出镇武昌。当时,征西将军陶侃驻节荆州,威震西陲。庾亮对陶侃非常忌惮,故命温峤坐镇江州,作为形援以防范陶侃。温峤在江州期间,拔擢人才,广施仁政。他还上疏朝廷,欲以持节都督之职专管军事,建议由都督、刺史分治江州,但并未得到朝廷批准。
公元327年,庾亮欲削除历阳内史苏峻的兵权,不顾温峤多次致信劝阻,征召苏峻入朝为大司农。温峤担心苏峻谋反,遂请求率军入卫建康,以备不测之变,结果又被庾亮拒绝。不久,苏峻果然起兵叛乱,进攻建康。温峤由武昌进屯寻阳,命督护王愆期、西阳太守邓岳、鄱阳太守纪睦等人率水师援救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