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司马伦被封为安乐亭侯。五等制建立后,改封为东安子,拜谏议大夫。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封他为琅琊王。
因让散骑将刘缉收买工所的人打算盗窃御裘坐罪,廷尉杜友以法断刘缉弃市,司马伦应与刘缉同罪。有司奏司马伦爵位重又是亲属,不能连坐。谏议大夫刘毅反驳说:“王法赏罚,不论贵贱,然后才可以使礼制齐一刑典显明。
司马伦明知御裘不同寻常,却不明白地告诉手下,本与刘缉同罪,可以按亲属和地位酌量减罪,而不能置而不问。应该按法律折中,如杜友所说。”晋武帝认为刘毅说的对,然而司马伦是自己亲叔父,所以下诏赦免了他。等到了封国,任东中郎将、宣威将军。
公元275年―279年,改封为赵王,升为平北将军、都督邺城守事,后进安北将军。
公元291年,迁为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守关中。司马伦刑赏不公,引致氐族、羌族反叛,于是被征召回京。不久,拜车骑将军、太子太傅,深度接交皇后贾南风及贾母郭槐,谄媚侍奉中宫,为贾后所亲信。要求任录尚书事,张华、裴頠坚决不同意。又要求当尚书令,张华、裴頠又不同意。
公元299年,愍怀太子司马遹遭贾后陷害而被废黜太子之位。司马遹被废后,让司马伦领右军将军。
公元300年,当时的左卫司马督司马雅以及常从督许超,都曾侍奉东宫太子,二人为太子无罪被废而感伤,便与殿中中郎士猗等商量废贾后,复太子之位,因张华、裴頠不愿废贾后之志难改,难以与他们图谋,司马伦执掌重要的兵权,性情又贪功冒进,可借他的力量成事,便劝说司马伦宠幸的臣子孙秀道:“中宫贾后凶狠嫉妒无道,与贾谧等人一起废了太子。现在国家没有嫡系继嗣,社稷危险,大臣将会起事。而你名义上侍奉中宫,与贾后、郭氏亲善,太子被废,都说你们参与了此事,一旦另起事端,灾祸一定会牵连到你们。为何不事先谋划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