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史上最强文明祖师> 第四章 天下归一司马氏(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天下归一司马氏(四)(2 / 2)

而据《隋书·地理志》,太康统一后编户有260余万户,一说此为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的统计结果。

而到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全国人口达377万,较之太康元年增加了130多万户,出现了“太康繁荣”的景象。统计人口的高速增长,与司马炎统治时期相对和平的局面和司马炎恢复经济的积极举措有关,也跟废除屯田使得之前的非编户人口成为编户的政策调整有关。

西晋的皇族和贵族都有优裕的经济基础,政治的安定与统一更帮助他们累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纵情享受,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司马炎领先作了荒淫奢纵的表率,《晋书·后妃传》称:“(司马炎)多内宠,平吴后,复纳吴王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使宴寝。”

以中国史上开国皇帝而论,实未有如是荒怠纵欲者,以致小人当权,奢侈浪费,风气日渐败坏。公卿贵游也跟着竞富争豪,大臣何曾每天吃饭用一万钱,还“无处下箸”,他的儿子何劭一定要吃四方畛异,一天膳费二万钱。王恺是武帝的母舅,曾与当时首富石崇比赛炫耀财富,争夸豪丽。为维持这种奢靡腐化的生活,必然加紧聚敛,因此贪污纳贿,习以为常,当时有人指:“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可见为害之大。

太康年间,社会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与此同时,晋武帝及其大臣张华等人扶植人才,促进文化繁荣。

在文学上,司马炎统治时期出现“太康文学”,其代表人物有一左(左思)、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二潘(潘岳、潘尼叔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

其中,左思门第不高,早年坎坷,但其《齐都赋》受到人们好评。因其妹左芬被司马炎召进宫,他移居洛阳,后决心写出《三都赋》(三都即邺、成都、建业),但感到自己资料缺乏,便请求朝廷提出担任一名管理图书和著作事务的秘书郎,获得准许。《三都赋》问世后起初不受重视,经皇甫谧、卫权、张华等人的推荐,引发轰动,留下了“洛阳纸贵”的典故。[70]左芬也擅长文学创作,她容貌不美,司马炎并不宠幸,但仍因其文采和品德而礼遇她,[72]常令她撰写文章,并加以赏赐。

在西晋的文坛中,最负盛名的要算被后人称为“太康之英”的陆机。他于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到达洛阳,受到司马炎手下重臣张华的重视。

其名作有《文赋》、《君子行》、《赴洛道中作》等,所写的章草《平复帖》流传至今。另外,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陆机还有画论。

西晋初年,在科学技术领域也有杰出人物。地理学家裴秀作为开晋元勋,受到司马炎的信任与重用,在司马炎在位期间担任司空,创作《禹贡地域图》,并在序中提出了“制图六体”,即绘制地图的六个基本要点:比例尺,方位,交通路线的实际距离,地势起伏,地物形状,倾斜缓急等。[75]这是地图学上划时代的创新,除了经纬度和等高线外,已经包括了现代化制图的基本要素。医学家皇甫谧,多次受到司马炎征召,但他始终推说有病,婉言谢绝,司马炎多次尊重了他的意愿;一次皇甫谧向司马炎借书,司马炎索性赠送一车书给他。皇甫谧终身不仕(此皇莆非比黄埔)。他著有《针灸甲乙经》。此书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此外,在司马炎在位期间,《汲冢书》出土,其中包括著名的《竹书纪年》。司马炎将之收藏在秘府,并命人加以整理、隶定,受命及主动参与整理的包括时任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著作郎束皙等。(本章完,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