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城。
赵文牧给自己放了几天假,专心陪赵静、赵欣出去租房子。
往外租房子!
赵静、赵欣各自把一大串钥匙挂在自行车把上,叮铃当啷地穿行在平阳县大街小巷,好不招摇。
长长的马尾辫随风摆动,好像一只快活的小蝴蝶。
“三姐,咱们是不是发财啦?”
小蝴蝶眯着弯弯的眼睛,摇着手里的钥匙串,跟赵静一样财迷。
“没出息!”
赵文牧看着赵欣这样子,忍不住脱口而出。
却见赵静晃动钥匙的手停在了半空,一张小脸上面得意、兴奋的表情僵在那里。
呃,刚才的话还能收回去吗?
“哼!赵大老板当然看不上这点小钱啦!”
“呃,我错了,媳妇!”
“唉,我又闻到了恋爱的酸臭味儿。”
赵欣夸张地捏着小巧的鼻尖,还用手挥了挥面前的空气。
赵静伸手去戳她咯吱窝,两个女人欢快地打闹成一团。
“赵同志,你可算是来了!”
商铺门口,早早就等在这里的人,一看赵静来了,立刻站起来迎接。
好不容易等到这处铺子往外租了,可得赶紧租下来!
平阳县城各处的铺子都在涨价,找一个位置、大小合适的,可不是那么容易。
这位年宅久老哥有一手炒瓜子的好手艺,往年只能逢年过节偷偷在工厂门口、家属区卖一些。
现在政策放开了,他立刻就动了开店的心思。
但找了好几天,就觉得这个铺子最合适。
家里好不容易凑够了钱,要租店面、装修、买工具,这笔开支不小,只能有一次机会,必须精挑细选!
赵文牧听见这位老哥的名字,心里也是一乐,好家伙人家年广久,你年宅久,要不你家瓜子干脆叫大聪明瓜子吧。
租金价格双方已经谈妥了,这会儿直接签协议就成。
“老哥,你这瓜子有名字吗?”
年宅久听说了,眼前这位看上去比自己小儿子年纪还小的青年,可是老赵家小龙虾馆的赵老板。
那地方,据说比皇宫还气派!
他可不敢怠慢。
“赵老板,我这就是小手艺,炒瓜子罢了,还要有个名字吗?”
“那当然了,年老哥,你看我那老赵家小龙虾馆,有了这招牌,一提老赵家,谁不知道是我那儿!”
“一提正宗小龙虾,大家就知道是哪儿了。这就是招牌的好处!”
赵文牧闲心大发,很有兴致地跟年宅久聊天。
年宅久眼前一亮,他虽然不懂招牌的意义,可这位赵老板的话得听呀!
“赵老板,要不你帮我想个招牌吧?我没上过学,字都不认识几个。”
年宅久憨笑着说道,脸上稍有些忐忑。
“年老哥,要不就叫大聪明香瓜子怎么样?宣传语就是大聪明香瓜子,越吃越聪明!”
“这个好!这个好!”
年宅久想都没想就高兴地说好,还请赵静帮他写下来。
年宅久像是捧着什么珍宝一样,把赵静给他的小纸条小心翼翼地揣进兜里。
赵文牧突然觉得有些愧疚。
人家珍而重之的请教,炒瓜子是人家全家的生计,自己这个玩笑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了?
他凝眉思索起来。
“大聪明”这个词语,现在并没有什么贬义,聪明总归是好的,这个招牌和宣传语没什么大毛病。
“年大哥,你现在炒的瓜子、花生都是没有味道的吧?”
他想到一个好主意,权当帮对方一把。
“那哪能!赵老板,我炒的瓜子可香了!”
年宅久进城自然带了不少瓜子来,待会儿还要在城里卖呢。
说着他就抓了一大把递给赵文牧。
赵文牧接过来,不错,他的瓜子粒大饱满,火候也恰到好处。
“年老哥,你这瓜子确实很香。我觉得你还可以尝试着炒一些其他味道的瓜子、花生,比如咸味的、五香味的、奶香味的。”
“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肯定也会喜欢一些新鲜玩意儿。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年宅久这次仔细想了一会儿,对啊,赵老板的小龙虾馆不就是新鲜玩意儿吗?
以前谁能想到又腥又费劲的螃蟹能那么好吃。
听人说,老赵家小龙虾馆有各种口味的小龙虾和螃蟹?
年宅久决定了,今天下血本去尝一下。
“赵老板,你真是太厉害了!”
年宅久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到了晚上,他战战兢兢地走进老赵家小龙虾馆,看着橱窗里展示的各种口味的小龙虾和螃蟹,闻着诱人的香味,对白天里赵文牧的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人们需要更好的商品和服务!
当然,他脑子里没有商品和服务的概念。
但他明白,更好吃的瓜子、花生,就是他要做的!
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谁掌握了这个真理,谁就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年宅久自然没有年广久那么一番成就,但若干年后他的大聪明香瓜子同样闯出了一片天地。
继承家业的年小涛后来说道:
“我父亲的成功,起源于赵文牧先生的那番指导。”
若干年后,一个又一个改革先驱、时代大佬站出来诉说赵文牧曾经的指导和帮助,彻底坐实了赵文牧“时代导师”的名号。